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建言“二十大” 踔厉奋进新征程,获学习强国发布

作者:韦雪敏、莫惠岚 时间:2022-06-10 点击数:

北部湾大学副校长、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鹄教授、研究员傅远佳教授等建言“二十大” 踔厉奋进新征程,获学习强国发布。原文如下:

喜迎二十大,礼赞新时代。近日,北部湾大学奏响“建言二十大”的湾大之声,湾大人们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纷纷建言献策,在思考和建言中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学校副校长黄鹄:我们所生存的系统由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构成。现在是国际形势异常严峻的时期,疫情防控和经济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此时,正是中国制度优越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能够抵御惊涛骇浪具体体现的关键时期。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其经济层面体现为收入的逐步增加,物价的相对稳定和经济保持一定速度增长;政治和社会层面则表现为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团结、人民形成强大的合力。如果这两者都发展得很好,那么这个国家就处于一个极佳的发展期,但如果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压力和变化,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像现在的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以及俄乌战争、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会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物价,汇率以及民众的收入都会造成重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如何消除呢?这时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家制度的优势则体现出来了,此刻,国家可以在社会和政治层面形成强大的动员,使得国家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也能保持稳定、形成强大的合力、有坚定的信心,可以克服一段时间经济方面的巨大压力,即不因经济的困难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动荡。简而言之,通过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优势来弥补经济发展的一些困难,从而使得国家行稳致远!这种优势或韧性是其他制度难以具备的,对于当今国际形势的演变,我们将更加坚定信心,拭目以待!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郭怀辉: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时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简洁的一句话,充分强调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引进资金、创新技术、乡村产业建设等,都离不开人才。人才不振兴,乡村难振兴。

地方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既要放眼经济大环境,也要瞄准乡村振兴需求。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为杠杆、为动力,对人才培养的类型、方法、路径等进行综合改革,瞄准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以“量身定做”的精确,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为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乐于献身乡村教育振兴的人民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需要适应乡村振兴长远发展的人才队伍支撑。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必由之路。没有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之路难以行稳致远。

其次,有师范专业的地方高校应更加重视师范专业建设,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不断改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教师。

再次,政府要精准做好顶层设计,为地方高校培养适应兴村振兴急需的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以扶需扶特扶优为引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地方高校瞄准乡村振兴一线需求设置、上马新专业。

只要地方高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与乡村振兴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乡村振兴之路必然行稳致远。

钦州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导,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北部湾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傅远佳:向海经济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治理地方陆海经济的经验总结,是谋划新时代国家开放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海洋、制造、贸易、交通、科技等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是指导广西及西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模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的工作从内陆走向沿海,从治理地方走到领导国家,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深刻洞察陆海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着眼于全面提高沿海和内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能力,以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正式提出了“向海经济”的概念,形成了“飞洋过海向外飞”“陆海一体化经济”“打造好向海经济”“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向海发展战略和向海经济发展模式。

习近平同志向海经济思想博大精深,立意深远,视野广阔,内涵丰富,从海洋到内陆,从区域战略到宏观全局,从开放合作到特色打造,从海洋引领到科技驱动,全面阐述了向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陆海关系变迁的一般规律和向海图强之路,提升了开放发展和区域发展经验,是新时代统筹北部湾沿海与西部内陆腹地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在全方位实施向海发展战略,创新向海经济发展模式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创新理念,为向海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坚守协调发展理念,推动陆海协调和联动发展;坚守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向海开放和内外联动发展;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向海经济可持续发展;坚守共享发展理念,促进陆海共同富裕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作为服务广西向海经济主战场,为北部湾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高校,我们要积极深入研究习近平向海经济思想的形成、核心要义和理论逻辑,推动和丰富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建设和完善向海经济的学科专业体系,为新时代全面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推广向海经济发展模式和推动向海经济生动实践,献计献策并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海洋学院院长、自治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虚拟仿真综合课程实验项目”负责人许尤厚: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域辽阔、岸线漫长、岛屿众多、资源丰富、生态多样,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21年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9万亿元,正在逐步向海洋强国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方面提出了“蓝色信念”,在考察广西时提出“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广西拥有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海湾之一——北部湾,拥有中华白海豚、中国鲎、红树林等珍稀生物,拥有大蚝、对虾、石斑鱼、青蟹等名贵海产品,拥有我国沿海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北部湾渔场,还拥有天然的深水港。我们要深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视察广西的讲话精神,把广西独特的海洋资源、地域资源优势发挥好,利用后发展优势构建发展新格局,探索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共同促进的新模式,为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远林: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将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和各项指标全面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政策供给,加快编制生态修复规划,制定修复标准,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生态修复产业化发展;加强环境风险管控,严防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坚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环境指数与群众的幸福指数挂钩,以更高标准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保护好绿水青山;加强科技攻关,推动绿色技术发展和绿色工艺改进,倡导和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把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版权所有: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钦州市滨海新城滨海大道12号       邮编:535011

 

管理员登录